這句話似乎預設著30歲開始應該有個“像樣”的人生,
像是說比如說30歲就該買套房、買輛車、或者步入婚姻,結婚生子?
面對這些年齡焦慮,沒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
或許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及創業並不是你想要的,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30歲焦慮的故事,也希望對你帶來一些思考和想法。
是時候把接下來的時間留給自己
很多人都說30歲是人生第一個關卡,而我在25歲便開始感到莫名的焦慮,
每天都有不同的想法在心裡冒出:
「我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辦?」、
「除了這樣,我還能做什麼?」、
「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每天反反覆覆地被這些想法所困惑著,也不知道該找誰談。
連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實在是覺得很心煩,總覺得要做一些改變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當我還在迷惘、思索著該做什麼,我知道是時候將接下來的時間留給自己。
於是,我狠下心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我要唸大學!
我的early 30歲焦慮,既不是選擇走入婚姻,
也不是在事業上大展拳腳,我選擇了回到校園當學生。
老實說,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我也覺得自己瘋了。
當時,我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和收入,不需為三餐煩心,既沒負債,也不需要煩惱哪個帳單繳了沒,
有時候還可以約朋友看場電影喝喝下午茶。
生活看似穩定,但我知道每每夜深人靜,獨處的時候,
內心始終有一個空缺,一個需要被填補的空缺,
有些事情我很想去做,但不知道可不可以,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到。
其實我非常懊悔過去學生時期不認真,錯過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所以,決定唸大學也算是追回“錯過”的學生時代。
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
返回校園除了說服自己27歲唸大學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還得對每一個科目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
這個心態形成是我從大學教授身上學到的。
有一次到大學教授家裡作客的時候,我問教授平常都在做什麼?教授說:
我喜歡閱讀,閱讀是唯一讓我持續學習的動力,
閱讀讓我從別人身上學到經驗,也開闊自己的視野。
看著眼前這位博覽群書的博士,我又問了一個非常可笑的問題:
「讀博士時你寫了那麼多論文、文獻,讀了那麼多書還不夠嗎?」
「唸人類學博士是我的興趣,我喜歡研究人類學,但人生裡不能只有一樣東西,
它填補不了我的生活,閱讀不同書籍能夠讓我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不同的事物。
人生還有很多東西是我未曾聽過、經歷過的,透過閱讀能夠讓我維持學習的心態。」
在教授身上常常讓我看到「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以為大學教授都非常保守,只做學校行教學和政的工作便下班回家,
但他卻會因喝不到好喝的手工啤酒,便自己開始研究如何製作出好喝的手工啤酒,
從購買小麥、酵母、啤酒花、溫度控制等,他都一一投入參與其中。
他也曾因為買了好吃的blue cheese,買不到搭配blue cheese的麵包,便開始研究學做手工麵包。
他表示 學習最好玩的就是學習過程,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許多可能性,
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當你一一克服了它,就非常有成就感。
你曾經想過要學些什麼嗎?也許是更進階的工作技能?
也許是一直埋在心裡很久,很想做的事情?
你不需要放棄目前的生活才能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
試著在一週裡擠出一小時去嘗試看看,維持學習的熱情,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
在踏出那一步前的確讓人恐懼,我始終相信著人有著無限的可能,
只要在開始嘗試後,就會開始慢慢地習慣它,別因一時的抗拒便錯失了學習的機會。
離開校園10年再返回校園的確不容易,這份不容易同時也讓我對許多事情改觀,
現在回頭看當初做出決定,我並沒有後悔,在踏出舒適圈後才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
當然你不需要像我那麼瘋狂,拋棄穩定生活跑去開始一段未知的人生,
若你此刻心中也有一些想法,卻裹足不前,請試著去做做看,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
清川女士在她73歲那一年失去了摯愛的丈夫,不到幾個月後49歲的兒子也因癌症而過世,
在半年內經歷喪失丈夫及兒子的痛,相信許多人都認為最悲慘的世界莫過於此。
清川女士並未因此被擊倒,她知道生活還是得過,不能就這樣一蹶不振。
於是她開始找老師一對一學習英文,就這樣學了3年,終於學會了英文。
她開始到處旅行,認識很多朋友,讓生活不再沈溺在悲傷之中。
以前我總認為“學習”是校園、學生的事情,畢業後就不需要再學習了,
以至於高中畢業便恨不得投入社會開始工作。在工作幾年後才發現,“學習”是每個人都必須維持的習慣。
若停止學習,在被社會淘汰之前,我們已被這守舊不思前進的自己給淘汰了。
過去我總認為「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很土,誰想要一直學習?萬一被笑不就很丟臉?
其實別人沒那麼閒,不會一直在那笑你,你有你的生活,他們也有各自的忙碌。
在經過了時間及歷練後,你會發現身邊的人和你漸漸劃分出遠近,持續學習的和只會抱怨不願改變的。
我曾以為27歲才念大學與現實搭不上,但別被數字所困住,想做就去做吧!
犯錯不可怕,不行動才可怕
在學習的路上最讓人挫折的就是犯錯。尤其到了30歲,有種莫名害怕犯錯的心理。
我是那種很會自責的人,在發現自己做錯後心裡便開始內心劇場不斷地責怪自己粗心、愚蠢,
把“犯錯”這件事放得無限大是我們常做的事情,我們都忘了犯錯也是一種學習。
從錯誤中我們能學習得更深刻,也成長得更快,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在決定重返校園,我逼自己一定要把英文口說練好,於是,我跑去找外籍老師練習。
每次練習時只敢用單詞表達,完全無法也不敢說出完整的英文句子,
內心實在有太多的害怕了!害怕文法錯誤,害怕口音問題,害怕發音不標準,害怕老師糾正...
反正我就是害怕,別問我為什麼…
有次我說錯文法時,急著想重新再說一遍時,外語老師告訴我:
學習語言最重要是溝通,不要被文法束縛,犯錯沒關係,只要繼續練習就會進步。
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有種被敲醒的感覺。
對啊!為什麼要害怕犯錯呢?錯了再改就好了呀!
自此之後,我開始放開心去學習,也試著不過份自責。如果非得自責,自責5分鐘就好。
過去教育一直告訴我們要做對的事,而沒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犯錯」,
以至於我們都認為犯錯是非常可恥、尷尬的事情,所以我們害怕犯錯,
為了不想犯錯,我們寧可不去做,曾有朋友跟我說過這麼一句話:
「多做多錯,不做就不會錯。」
看似很有道理的一句話,但其實已漸漸在扼殺了我們的人生。
寫在最後,
犯錯並不會讓你成為沒價值的人,犯錯反而幫助我們成長。
請允許自己犯錯,在錯誤中成長吧!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祝好,Cerys
0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