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書單|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這些年經營部落格多了閱讀機會,

想與你分享這些年滋養過我,5本值得推薦的心理書籍。

即使沒有心理諮商背景也完全能夠讀懂,

非常適合推薦給自我探索的你,以及喜歡透過閱讀自我療癒的你。

弗蘭克《活出意義來》

內容:
弗蘭克為「存在主義意義治療」創始人,本書前半段內容講述他被俘虜受困於集中營親身經歷,

後半部則講述意義治療,而讓弗蘭克在集中營活下來的是他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賦予生命意義影響一個人生命質量,

如同尼采所說:「那些打不倒我的,將使我更強大!」。

現代人也許很難體會身在集中營的滋味,但豐富的物質生活,卻缺乏豐沛的心靈滋養,也猶如身在牢籠中渴望自由的生活。


看點推薦

人為何需要找到生命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尼采:「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因為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根本上改革我們對人生態度: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

曾有個80歲老人說:我的太太去世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我覺得一個人活著沒意思…

生命中每一種情境向人提出挑戰,同時要他去解決,因此追問生命意義應該顛倒過來。

人不該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他必須認清,「他」才是被詢問的人,

每個人都該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只有藉著負責來回答生命,為自己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帶給我的啟發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對生命提出過疑問:「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這些問題在15、6歲時就不斷在腦海盤旋,我試圖找到一個絕對的解答,彷彿就可以為我解答生命的一切困惑。

想當然耳,我並沒有找到,直到閱讀本書,我好像懂了一些什麼。

促使我閱讀本書的前提:

父親離世後我覺得生命痛苦又脆弱,人說走就走,即使我再怎麼努力也抵不過死神召喚,人生還有意義可言嗎?


《活出意義來》是心理治療小說,但裡面的故事是作者在納粹時期所經歷的真實過程,

閱讀時我看見人類的韌性,在面對不可控的人生裡如何保有面對困境的勇氣以及選擇的自由和權利。

作者在集中營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卻也讓他在這次經歷中體悟生命的意義:

人擁有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選擇面對態度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如果你正走在尋找人生意義道路上,和你分享我曾寫過的文章:人為什麼而活?如何找到人生意義?


蘇予昕《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內容:

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完美」,試圖透過努力生活來改變現狀,

閱讀這本書你將會發現原來不用活得太用力,你還是可以活出自己,

你不需要努力證明自己可以更好,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看點推薦

馴養情緒五步驟

當情緒來的時候,你有注意過是如何處理情緒嗎?你是「不管它就沒事」類型,還是「我怎麼可以有這種情緒!」類型?

本書告訴我們,不管是哪一種類型,這都比原始的情緒更耗能。

如果你願意真誠面對當下的自己,透過覺察、辨識、接納、

傾聽、馴養與之好好在一起,情緒並沒有那麼可怕。


接納抗拒練習

「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詞在自我成長裡很常見,然而成為「更好的」自己,似乎也意味著丟掉原本的自己,

在更好與原本之間的拉扯可能導致你哪裡都去不了!透過練習「接納抗拒」、「目標設定」,

你會發現抗拒有它想說的話,以開放的心傾聽它,不需要活得如此用力。


帶給我的啟發

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啟我對情緒以及自我認識的啟蒙書籍。

本來以為這是一本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書,沒想到練習與情緒對話時,

許多過往未被察覺的想法不斷湧出,看見有別於以往深藏在情緒底下的真正的需求。

舉例來說,以前我對嫉妒認識是:見不得他人好,同時我覺得嫉妒是一種醜陋的,不該顯露被他人看見,

以免被冠上小家子氣、小鼻子小眼睛的標籤。無可否認的是,當我看見他人的成就時,

嫉妒情緒不斷在內心翻騰如海嘯,而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假裝看不見它,快速逃開情緒帶來的不舒服。

本書提及當負向情緒侵襲讓你感到不舒服,就是情緒有話要對你說。

這時候你可以試著靜下心,以第一人稱邀請情緒來與你對話,

你會發現,情緒浮現並不是為了擾亂你,而是提醒你某些事情,哪些事情你一直忽略、逃避、抗拒的。


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原來我對於自己的認識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多,

我很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閱讀本書後,也很榮幸邀請心理師蘇予昕來Podcast聊聊,也推薦給如對心理學、自我成長、心靈療癒有興趣的你:

不用活得太用力,只需活出你的原廠設定,做一個完整的人


中村恒子《人間值得》/《日日靜好》

內容:

你是否曾想過生命該做些什麼才不枉此生?這本書談論的不只是作者如何成為心理醫生,

更多的是作者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怎麼面對人生課題:工作、愛、人際關係、幸福、死亡等課題。

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為何工作?為興趣?為金錢?為打發時間?

作者沒有老生常談的大道理,她說的是非常接地氣又可實踐的日常。

一個90多歲老奶奶對人生的體悟以及如何走過那些讓人心碎、挫敗的經驗。


看點推薦

人為何工作?

工作的本質就是賺錢,這是理所當然的。

當你面對「為了什麼而工作」感到迷茫,你就乾脆告訴自己「工作只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這就是人為何工作的根本。

至於自我成長、人生價值,等自己立足安穩後,閒暇之餘再慢慢思考。總之,為了活著工作,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痛苦會成為今後重要的經驗,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費。

人生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當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該怎麼辦?

人比較是偉大的,不管遇到什麼都有,只要你堅定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後順其自然走下去。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痛苦可以擴展人的本性,也會是學習新事物、新看法的重要時機。


帶給我的啟發

有句話說:

「很多人终其一生,不過是努力活成一個普通人的樣子。」,也有人說「人生好難!」,

似乎很多時候我們都努力地活著,卻不斷被生活裡遇見的迷茫、艱難所打敗。

如果有人告訴你,她這輩子活得「不管死亡何時到來,都沒有遺憾」的心境,你會不會很想知道她是怎麼辦到的?

日本有一位90歲中村恒子奶奶告訴我們: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恒子奶奶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她的故事讓我看見一個人何以把人生活得明明白白,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熱愛工作。

縱使生活給我許多磨難和挫折,我依然相信人間值得我來體驗。

恒子奶奶讓我看見「活出自己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這本書促使我毅然決然踏入心理諮商領域。

從穩定上班族生活轉換跑道當諮商心理師並不容易,

在我糾結於生活是否要改變,改變後的人生又會是怎麼樣的未知茫然時,

這本書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請務必意識到「這是你的人生」,只有這樣,人才會活出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直被他人影響而疲憊不已,那麼就想想這句話。

本書也是我錄製說書Podcast第一本書,推薦給對生活感到迷茫、希望在人生找到解答的你:

《人間值得》|人生的滿足感並非由別人決定,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



李香盈《夢,沉睡的療癒力》

內容:

這本書以小說體形式講述一位職業婦女因家庭而放棄夢想,

沒想到一個夢境打破一如往常的規律生活,也喚起沉睡多年對設計以及音樂的熱愛,

婚姻生活的觸礁讓她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帶給我的啟發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說:「夢境是通往潛意識的大道。」,

老實說,這句話對我來說有聽沒有懂,縱使我理解平日所壓抑、未覺察的事件、情緒、想法深藏在潛意識底下,

但終究無法解開如同電影情節般的夢境和我之間的關聯。

例如,夢見明星林青霞,在夢裡因遇見大明星而竊喜,夢醒了,然後呢?

對於解夢我仍覺得非常神秘,也遙不可及,彷彿只有至高無上的智者才能洞悉夢境真正的含義。

這是我近期閱讀書籍被觸動最多的一本書,其中提到「關係中,終究 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如何選擇。


對我來說,找到我要的東西,是找回自己、

「每一個經歷都好重要,不管當時覺得是好是壞,即使逃避了,終究要回頭面對。

人生意義在於我們如何把經歷到的,變成往後在心裡面是有意義的。」


閱讀本書後內心有些澎湃,也讓我想起之前紀錄的夢境,很想一探究竟自己在哪個地方逃避了、隱藏了哪些價值觀和情緒?

感謝宇宙眷顧,邀請作者兼心理師/解夢師李香盈來Podcast節目聊聊,也提及前面提到的大明星林青霞夢境,

在層層堆疊的劇情和角色裡,原來撥開後隱藏在底下的是我的重要他人,這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也推薦給對心理學解夢有興趣的你:解夢諮詢:從夢境看見自己、理解自己


羅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以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為主角,講述鬱鬱寡歡的蛤蟆,

在河鼠、鼴鼠和老獾的鼓勵下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

在諮商過程中看見蛤蟆如何被困在過往的經驗中,並認識蛤蟆內在小孩、情緒,

從過往難過、受挫經驗中如何長出自己的力量。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筆帶出心理學理論,讓沒接觸過心理諮商的你也可以和蛤蟆一起看諮商,療癒自己!


看點推薦

#兒童自我狀態

童年時期所經驗後的行為和情感,進入兒童自我狀態後,感受和行為彷彿回到小時候,與實際年齡並無關係,也與幼稚無關。


#父母自我狀態

自小到大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價值觀、評判事情對錯、道德觀,形成生活的評判標準。


#成人自我狀態

在這個狀態的你能夠應對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不再被腦海中父母的聲音所驅使,也不受過往童年情緒和行為所困擾,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


帶給我的啟發
閱讀本書時我未嘗試過心理諮商,對於諮商是如何進行充滿想像,其中一個畫面是:

心理師正襟危坐在個案面前,手裡握著一支筆以及筆記本以隨時紀錄諮商內容;個案則躺在舒適柔軟的躺椅上與心理師傾訴心事…

本書滿足我對心理諮商好奇,更從故事主角自我探索中看見自己,

內心就像是洋蔥一層層被撥開,看見最深處躲藏已久且無力的自己,閱讀後有重新被療癒的感覺。

寫這篇文章時讓我想到前陣子個案問了和蛤蟆先生第一次見到心理師蒼鷹一模一樣的提問:

「你覺得我會好起來嗎?」,


曾經我對心理諮商抱持懷疑態度,然而隨著這一年來接觸心理諮商、願意深入自我探索以及生活歷練後,

我篤定地看著個案說:「會!我相信我們都有讓自己好起來的能力。」,

因為我相信一個人願意正視自己,改變才會真的發生。

這本書非常好讀,即使沒有心理諮商背景也完全不是問題,一波波的閱讀快感,才花了3天時間就看完。


寫在最後,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迷茫,覺得自己好像哪裡「不對勁」,

但又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非常推薦你來閱讀!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閱讀後依然不斷翻閱的書籍,也希望為你帶來一些啟發。



祝好,

Cerys

0 Comentarios

Follow Me On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