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十一月:是時候為生活留白




 嗨,十一月!你最近好嗎?

前陣子與朋友聚餐聊到近況,當時說了句:「最近在好好休息,好好呼吸。」

朋友先是「蛤」,隨之而來的是皺眉,作勢要抄起桌上的餐具準備當我是箭靶。

在一陣歡聲笑語結束聚餐後,想到這一幕仍覺得莞爾,同時也對自己的回應感到好奇: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願意承認自己沒有在忙、沒有產出,甚至願意坦承就是無所事事在休息?


上一篇致十月提到,每一年我總會為自己訂下年度目標,然後一整年朝著目標前進,

似乎是有目標的生活才不枉此生,說起來也比較讓人感覺自己活得充實。

回顧這幾年,比較有意識地讓自己休息,為生活留白,而這也回溯到四年前。


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後繼續著副業錄製Podcast,

每天想著週更內容,忙著與聯繫出版社、來賓、設計訪綱、喬訪談時間、寫文、內容排程、剪輯Podcast…

直到某天早上醒來,記得那天的天空被太陽塗抹了一些淡橘色,隔壁阿伯飼養的鳥兒開始唱歌,

那一刻內心浮現了一些感受,想著:

我多久沒好好地看日出,呼吸著早晨的日出了?


那一次便萌生了Podcast停更念頭,也促使我回頭檢視當初創辦Podcast節目的初衷:

為了什麼而做內容?我希望與其他內向者產生情感連結,我們很安靜,同時也很有力量。

換句話說,我希望聽眾或讀者在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也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加入經營Podcast節目列車後,如同外出旅遊時拼命打卡拍照,有追不完的目的地。

先是大量累積聽眾數量,再來是穩定輸出,週更幾乎是常態,當時仍是上班族的我而言,

也只能利用午休及下班後時間看書寫訪綱、剪輯、發想內容、寫文…日復一日,

直到這一切的重點偏移、恐懼停更及焦慮,我才意識到,是時候停下來了。


在決定停更後,我開始有時間閱讀想看的書和電影,有時間停下來聽聽其他人的訪談,

留白期間也讓我有機會看見,原來我一直希望內向者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正是我想對自己做的事。


這像一顆種子,在停更的沃土上緩緩發芽。我意識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持續不斷的輸出,

而是來自於深刻地認識自己,並允許自己處於一個「不被定義」的狀態。


當我說出:「最近在好好休息,好好呼吸。」這句話時,雖然引來了朋友的錯愕,但我的內心是無比踏實與真誠的。

那不是逃避,而是選擇。

選擇有意識地讓身體和心靈都慢下來,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汲取養分,而不是像機器一樣持續耗損。


十一月了。


今年的年度目標,也許不再是具體的數字或成就,而是一種狀態:

持續地覺察、勇敢地留白、自在地呼吸。


當下次有人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時,我的回答會更堅定:

「我在忙著好好生活。」

而這,或許才是不枉此生的真正意義吧。



祝好,

Cerys


延伸閱讀
▶︎ 致九月:每一段關係都是離別

▶︎ 致十月:重新定義生命的「賺到」感






0 留言

Follow Me On Instagram